大唐之杜二传奇_第二十三章 得意忘形要不得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   第二十三章 得意忘形要不得 (第1/1页)

    褚亮放了杜荷一马,此后便再未答理杜荷,杜荷默默坐在角落,听着褚老头讲着《诗》‘就这水平,还没有叔爷爷高,还有脸在弘文馆教书,臭不要脸的。’杜荷怎么听怎么觉得还是社学的叔爷爷教得好,水平高,却是只敢默默的听,一个屁都不敢放。

    晕晕乎乎的听了半个上午,褚老头也没点到杜荷,似是将他忘了。午时,褚亮下了课,别的衙门都是午后下班,弘文馆却是要到黄昏,若有事,学士们还得干到晚上。好在弘文馆管饭。

    学生们于馆内环廊下依次坐好,不管是蜀王越王还是五品官员子弟无二,一人一碗汤饼配以小菜,每五日有一盘羊rou,杜荷不赶巧,昨天刚吃了羊rou。

    褚亮也同学生们坐一起,餐食亦如此,所谓:食不言寝不语。谁要是吃饭不认真,褚老头不介意教训教训。

    用过餐食,休息片刻,午后,杜荷突然眼前一亮,‘救星来了’一面色微黑的中年人从门口进来了,这人杜荷认识,可不正是房玄龄房伯父嘛。

    “希明兄。”房玄龄笑呵呵的进来了,冲褚亮打着招呼。

    “哦。玄龄啊!快坐。”褚亮一看,招呼房玄龄坐下。房玄龄顺势坐在了褚亮旁边。

    “房相公安好。”学生们行礼,房玄龄即是弘文馆学士,也是尚书左仆射,他要来弘文馆都是午后下班了才来。

    众人坐定,房玄龄也未和自己儿子打招呼,直接开始了他今天的想上的课:“诸子,前月俘颉利入朝,随行突厥足万,今入长安已月余,数生事端,何解也?”房玄龄一来就展示了弘文馆的核心竞争力,出了一道民政题,这不是书本上就能学到的,有点难度。

    “房相公,假使以突厥遗民聚居于数坊,隔绝于国民之外,以番俗理番事,则遗民可安。”众人各自思考,没人敢交头接耳,少顷,房玄龄的儿子房遗直第一个发声,学堂之上也得称呼自己老子作相公。

    “嗯,此一策也。”房玄龄点头道,本是考校,无所谓好坏。

    “此计不妥,倘如此,岂不以移民于长安另立一国,此国中之国也,不妥。”李崇义起身说道,声音红亮,“当散移民于三原、泾阳、鄠县诸畿县,或三五或七八,使其无所联系自无威胁。”李崇义这是分而化之。

    “崇义可,然彼遗民多草原贵胄,以居长安为上。”房玄龄又加了个条件,这些人在草原上都是有影响力的人物,留在长安是优待,不能下乡去。

    一时间众学生时而思考,时而发言,好不热闹,杜荷却是一个人猫在后面,听着这些话语,眉头渐渐皱了起来。

    “杜二,可有惑焉?何触眉也。”房玄龄认真听着学生们的回答,一一点评,旁边的褚老头却是两眼乱飘,瞅了杜荷有一阵了。‘这死老头’

    杜荷被点了名,只好起身回答问题:“馆主,相公,学生有一惑,求解,大唐与突厥孰强孰弱?”

    “我怏怏华夏,四夷尊圣人作‘天可汗’,自是我大唐强矣。”褚老头都七十好几了,老愤青一个。

    “既如此,何虑突厥遗民之感,入我唐境,作我唐民,自当用我大唐之法以唐人治之。”杜荷骨子里也是个愤青,说得有点激动,站了起来,“先汉宣帝,呼韩邪降汉,获河套之地,以全突厥之风俗,十数年复叛。后汉逐日王比降汉,终至晋室倾覆。入唐即守唐法,从之则为唐人矣,不从,则为蛮狄矣。”念及此次,杜荷忍不住踱了两步,脸色微微发红。“好,杜二之法大善。”李恪第一个响应,余者顾念课堂,未似蜀王之孟浪,亦是微笑连连,杜荷很是受用,‘褚老头,让你打我脸。’

    “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,有服章之美谓之华,前有李仆射以军击打之,后以唐之律法约束之,以唐之文法感化之,倘若车轨同八表,书文混四方,则必有百蛮奉遐赆,万国朝未央之胜景也。”杜荷吹上了头,展开无限YY。

    房玄龄脸上没了笑意,渐渐沉了下来,有学生发现了不对,慢慢收起了笑容。褚亮一看,“啪啪”轻拍两下桌子,“时候不早了,散学了。”

    “是,夫子。”一听到放学了,学生们都收了神,杜荷还没过瘾,也得赶紧归位,齐齐向褚亮和房玄龄行礼。末了鱼贯而出。

    “杜二,等等。”‘这死老头,要干嘛?’却是褚亮叫住了杜荷。

    待众人走后,屋里就还剩房玄龄、褚亮和杜荷。

    “指点江山之感可快哉呼?”房玄龄发问了。

    杜荷很想说‘快哉’,可看着房玄龄脸都快成锅底了,赶紧打住“不知相公有何指教?”

    “昔《司马法》云,国之大,好战必亡,何解?”也不等回答,房玄龄起身,一甩手往背后一抄,走了。

    “额?馆主,不知房相公这是何意?”杜荷懵逼了,房玄龄这是咋的了?褚亮没走,赶紧问问,虽然和这老头儿不对付。

    “杜二可知仓禀赋税乎?可知生民几何乎?可知边塞苦寒乎?可知北伐艰辛乎?可知国事维艰乎?”本以为褚老头也不会鸟自己,没想到他却吧啦吧啦一大堆,直说得杜荷眼冒金星。

    细细一想,杜荷还真答不上来,“荷不知。”

    “去岁北伐,仓中硕鼠尤饥,河北之地纵经十年生息,亦有百里无鸡鸣之地,颉利伏首,大漠南北尚有数十万控弦之士,小子知否?”褚老头再没有打杜荷的脸,一一给他解答着问题。

    “小子知已,国事维艰,首当息战,生民立命,国力强横方为大唐征南北、保太平之根基也。”杜荷明白了,不就是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嘛,要收拾别人得先有钱。

    “伸出手里”褚老头不知从哪摸出一根戒尺,教室里夫子最大,没办法,杜荷只得伸了左手“啪”嘶嘶嘶,比叔爷爷打得还疼,这手劲忒大了吧。

    “还不懂?治学当知渺小,当谨小慎微,当纵观全局,当如履薄冰,切记莫行那吹牛皮之事。”褚亮将戒尺“啪”往桌上一拍,起身甩手就走,‘气煞老夫,就没见过如此蠢萌学生!’
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