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六百八十六章变故(二) (第1/2页)
崇祯大明第六百八十六章变故再次回到了大顺的崇祯。 就开始了深居浅出的生活。 对大明发生的一些事情和猜测,他没有向任何人说过。 只是更加的沉默。 其中有洪承畴的故去,身边又少了一位老人,也有对大明现状的担忧。 不过权利在交出去之后,这些事似乎也就和他再无关系了。 转眼一年年的过去。 期间传来的各种消息,有俄波战争结束。 也有强烈地震和大火使杜布罗夫尼克共和国3/4的居民丧生,城市的大部分被毁。 还有英荷之战,最后居然是英国人输给了荷兰人,还签订了一个《布雷达条约》,英国把在南美占领的苏里南归还荷兰,并在海上贸易权方面作了让步;荷兰则退出北美。 转眼就是崇祯四十一年。 这一年得到的消息,也都是崇祯十四年的消息。 山东大地震。 从三月份开始,一直持续到了七月份。 地震波及江苏、河北、河南、安徽等十几个省及朝-鲜半岛。 可以说范围广,强度更不是当年的湖广地震能够比得上的,一时之间大明损失惨重。 刚好那些地方,也都是人口密集,商业发达的地方。 也就是在那一年。 大明朝廷不知为何,赈灾的力度并不是很大,大多数都是靠着商人们自发的赈灾。 也正是这一次的地震,使得江苏、河北、河南、安徽等十几个省的人,都有了出走海外封地的意图。 一夜之间,一贫如洗的人实在是太多了。 在加上朝廷之中不知为何,一直都是在互相推诿扯皮。 经过后来披露,则是因为大明的国库,已经真的没钱了,就是每年的税收,都快要入不敷出。 而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。 朱慈烺在朝廷的朝议之下,又下达了削减军费的政令。 一时之间,出走大明的人就更多了。 崇祯已经隐隐约约的看到了大明由盛而衰的开始。 岁月流转,大明的进程,已经不是崇祯能够管的了的了。 而也正是这一年。 朱慈烺开始前迁都,从长安城,迁到了洛阳。 也就是历史上,武周时期的都城。 于此同时。 在了解到山东地震惨状的周玉凤,已经拿出了自己的所有钱财,开始了一场为期两年时间的灾后重建。 也正是这一年。 不知因为什么原因,周玉凤不在和朱慈烺住在一个宫里了,反而是回到了顺天府的京师。 方便指挥赈灾事宜。 也正是这一年,从南越赶回来的张嫣,专程找上了朱慈烺,给了一顿臭骂。 然后乘坐机械车,快速的赶往京师。 张嫣的年岁已经不小。 也就是在年轻的时候,因为被人伤了胎气,再也怀不上孩子,年纪大了,身体也跟着不是太好。 一个人走了这么远的路程。 也是累的够呛。 「我想由检了,要是他还在的话,就是一言不发,也绝对不会出现这些事情,最早的时候,朱慈烺居然利用自己的儿子,去推动大明的律法。 现在已经进一步的说,大明的人口已经够多了,赈灾根本就顾不过了,可他在洛阳的皇宫,为何会有钱来修建?」 周玉凤哭丧着脸,也只有在见到张嫣的时候,才会这样。 旁人她可不敢轻易的流露出这种想法。 ** 洛阳。 一座新建成的皇宫之内。 朱慈烺的脸色并不是很好看,周皇后的面子软,对他不待见的时候,只是躲的远远地。 可轮到了张嫣,就不是这么回事了。 一阵臭骂,可是一点顾忌都没有。 现如今,奢华的皇宫,几乎让他感受不到半点心中的喜色。 已经是四十一岁,治政了二十一年的人。 时时刻刻的都在感受着,周围人带给他的压力。 要知道,当年崇祯传位的时候,也是四十多岁。 正值壮年啊。 居然就要让他舍弃手中的权利,这怎么可以? 朱慈烺生了一会闷气,对于张嫣的臭骂,他还真就没法还嘴。 一个是长辈,另一个人家的身份,只要不牵扯到国家政事,他就得敬着。 于是能够发火的对象就不多了。 随着朱慈烺用各种手段,弄走了不少朝堂上的大臣,也就把刘子宽扶上了内阁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