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明:让你励精图治,你去养生?_第一百零五章:老天爷,你是把老爷子绑票了吧!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一百零五章:老天爷,你是把老爷子绑票了吧! (第4/5页)

瞻基的话,朱高煦虽然听着那赚头的数目也是心痒痒,可想到要直接动用朝廷千万两的白银,一年财政的三分之一,顿时就出了一身冷汗。他朱高煦敢肯定,自己要敢挪用朝廷千万两银子去做什么买卖,不说赔了赚了,这事只要被老爷子知道,自己这脑袋在不在还另说呢。这可是拿朝廷的根基在赌博,这绝对是触及老爷子底线的事情。眼看着二叔便要拒绝,朱瞻基赶忙开口问道:“二叔,现在朝廷户部一共有多少银子”听到这话,朱高煦想了想,也没隐瞒,直接说道:“还有两百四十万两银子,不过这些银子可都是定好了去处的,一两银子都不能动。”可朱瞻基却一把搂住二叔,说道:“这二百多万两咱们自然是动不了,可咱们不能少用点吗”“二叔,那些银子定的用处,最晚的到什么时候了”朱高煦想了想,说道:“最晚到半年后了。”朱瞻基双手一拍,道:“这不就有了吗,半年后,就足够赚不少银子了。”“这批银子,一共有多少”渐渐的,朱高煦被朱瞻基这接连不断的问题给问傻了,还来不及说什么,便又回答道:“四十六万两白银。”朱瞻基眼前一亮:“正好!”“这样,二叔,你把这四十六万两银子给到侄儿的手里,侄儿也不让你吃亏,这半年的时间,侄儿给二叔两成的利!一共九万二千两的赚头!就这么一挪一用,二叔神机营扩编差的那七万两银子,不就补上了吗还能多给朝廷赚两万两的赚头!到时候是二叔自己收着,还是交到朝廷手里,就看二叔自己了。”“当然,这只是第一次,以后咱们做熟了,银子的总量上来,这买卖的赚头可就大了。”听着朱瞻基的话,朱高煦还真有些心动。可是在细细的想了想后,想到老爷子和太子几次三番的说过这批银子不能动后,朱高煦还是摇头拒绝了朱瞻基的主意,说道:“不行,风险太大了,而且赚这么点的银子,也没多大的意思。”见自己这二叔现在是越来越不好忽悠了,朱瞻基也不着急,继续说道:“有什么风险二叔,你这银子是交到侄儿手里了,侄儿还能跑了不成。要不这样,侄儿在拿到这些银子后,分批给二叔还,除了本金四十六万两银子外,加上赚头的两成,九万二千两,一共是,五十八万二千两。”“咱们分为六个月六期,侄儿每个月给到二叔九万七千两白银。这样一来,二叔的风险不就小太多了吗不到五个月,二叔你四十六万两银子的本钱就能全部收回来了。至于那最后一个月的九万七千两银子,可就是白赚了.....”听着朱瞻基的不断诱惑,朱高煦仔细的算了算自己的本钱。以他自己汉王府的那些家当,只要这笔买卖能收回两期来,就算赔了,他朱高煦也补的上,不至于说被老爷子打死的下场。想到这里,他还真有些犹豫了。毕竟这些日子也实在是被那些官员们的要钱要粮折子给烦的不行。这次这买卖要是能做成了,也不失为一条发财的路子,到时候就算自己不装起来,也能让自己这监国的位置坐的更稳当些。想到这里,朱高煦毕竟是上过战场,经历过生死的。富贵险中求的道理还是明白的。随即,他转头看向了朱瞻基,说道:“臭小子,这次你二叔可是将这脑袋系在你的裤腰带上了,要是真的出了事,你二叔的脑袋肯定是要被你爷爷给砍了的。你小子应该不至于说看着你二叔年纪轻轻的就下去陪太祖吧”见二叔答应,朱瞻基顿时便笑了起来:“二叔,你这话说的,咱们做买卖那是求财,要是不赚钱,我费这心思干嘛对不对再说了,到时候老爷子要是知道了,砍你的脑袋,就不砍我的脑袋了吗应该说咱俩的脑袋长在一起,要砍,咱们谁都跑不掉。”“再说了,二叔你仔细想想,哪次侄儿拿了你的银子,没有给你把事情办好”听到这些话后,朱高煦的心也终于是放下了些。毕竟这小子也说的在理。他朱高煦虽然是汉王,可这小子也是皇长孙啊。自己这颗脑袋值钱,他那颗脑袋也不便宜。要砍大家一起砍!“成!就按你小子说的办,不过这件事涉及的银子太多,你小子做事情的时候可千万要稳妥,就是赚不到银子,这本金也绝对不能丢了。不然咱们叔侄俩这脑袋,可就保不住了。”“放心吧,二叔!对了,银子什么时候到位”朱瞻基问道。朱高煦想了想后,说道:“明天吧,你一会儿派人给个地址,明天一早,我叫人将银子给你送过去!”“得嘞!”当朱瞻基揣着那怀里的七万两兑票走出尚书房后,整个人差点笑出声来。不过想到这里距离二叔那里太近,还是赶忙往外跑了去。这次不管是这七万两的兑票落到了自己手里,平白赚了七万两银子,还忽悠着二叔相信自己,将朝廷那四十六万两的白银挪用。“哈哈哈哈。。”之前一直因为没有银子,无法将内库那些土地开垦出来,如今不仅解决了这一问题,还能立马派人继续开始动工。照着之前京郊那一片的水库水渠继续开发荒地。就算找不到合适建水库的地方,也完全能够光靠水渠就开垦出不小的一片旱地来。再不济,大不了就多花点银子,人工建造一个规模小很多的水库。反正有混凝土在,就算起不到任何泄洪的作用,但只要能够为这一片区域保存足够的水资源,就足够了。整整五十万两的银子,加上之前在府里还存了些银子,加一起,足够浩浩荡荡的搞一场了。等内库的银子渐渐充裕,有了收入,发展的速度只会越来越快。等类似于京郊这样的产粮区渐渐都掌握在内库手中后,粮食的产量也越来越多后,不光能满足不少百姓的粮食需求,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掌控粮食价钱的问题!再专门弄点每年收粮食的粮行。一旦整个大明朝的粮食大部分掌握在手中后,大明朝的粮食定价权,就会落入自己的手中。当然,他要的可不是为了赚暴利,而是为了给天下百姓谋利!一个稳定的粮食价格,对于天下的老百姓而言,那就是一条稳定的生命线!甚至于,还能从根本上,彻底的解决历朝历代根除不尽的土地兼并现象!之前他给老爷子提出的那些策令,虽然对改善土地兼并现象有很大的帮助。但归根结底,这些策令也只能解决目前几十年的困局。无法做到根除。可一旦粮食的定价权,包括全国粮食的分配权落入内库的手中,那么这一切都将彻底的改变!为何这历朝历代的土地兼并现象层出不穷,甚至到了清朝末年都无法解决。直到封建王朝的时代彻底瓦解,也没有人能够从根本上解决。正是因为粮食在封建王朝时代,是比任何货币,甚至黄金白银都要值钱,都要稳定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