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一百零九章:老皇帝和老和尚懵了! (第4/5页)
让他们担忧起未来的生计。 如今在听到有这么好的事情,不光利润不少,更关键的是简单还保本。 什么都不用做,将银子拿出来,就能获得不少的收益。 这样的好事,他们可从未听说过。 不过这种事情毕竟是头一次见,这心里头难免还是有些打鼓的。 尤其是对这位汉王爷,虽然平日里也算不错,可到了关键的时候,指不定还会出什么茬子。 到那个时候,这位汉王爷可就没有太子靠谱了。 虽说这事儿背靠朝廷,可这朝廷还不是他们老朱家的吗? 到时候要真的出了茬子,他们还真能去找不成? 就当在场的人都蠢蠢欲动,却又担心这件事是否靠谱的时候。 那汉王朱高煦却突然说道:“当然,我也知道诸位兄弟心中还有疑虑,不知道这件事到底靠谱不靠谱,但该说的,本王也都说了,一旦发生任何损失,都有朝廷来保证本金和利息。绝对不会少一分一厘。” “但如果诸位真的不信,或许不需要的话,本王也不强求。不过,有件事还得请诸位帮个忙。” 听到朱高煦的这番话,众人不由的问道:“汉王请说,若能帮到,一定竭尽全力。” 闻言,朱高煦笑了笑,说道:“倒也不是什么大事,对于诸位而言或许还是好事。就是我这汉王府中还有些耕地的地契,本王想要按照正常的价格,卖给诸位,最近这手头上的银子有些不够使了。” 听着朱高煦的话,在场的众多宗亲们不由的疑惑起来:“汉王爷,到底出了什么事儿啊?竟让王爷您到了这卖地的地步?” 对此,朱高煦也没有隐瞒,直接说道:“此次国债一共发行了两百万两,如今土地在手中的收益越来越低,还得劳心劳神的去折腾,本王也不想麻烦,想以这些地契卖于诸位,我自己去买这国债。” 瞧着一脸轻松笑意的汉王朱高煦,其中一位宗亲不由的问道:“王爷,您这次准备买多少啊?” 朱高煦笑道:“那要看诸位能买走本王这名下多少的土地了....” 闻言,众人皆是一惊。 “王爷,那些土地,您要都卖了?” 朱瞻基笑着点点头:“有这么好的门道,本王还烦心那些土地耕种做什么,每年还得派人去查账,麻烦!” “不过,咱们这话先说到前边,诸位可不能趁机会压低我手中土地的价格啊.....” 闻言,众人都知道汉王是打趣,不由的都笑了起来。 就在这时,那赵王朱高燧第一个站了出来,说道:“二哥,既然你都这么说了,那弟弟我说什么也不能把这好机会让给别人,一共也就两百万两,眨巴眼儿的功夫怕就让人给买走了。” “这样,我先买个五万两的国债!” 听到赵王朱高燧的话,在场之人又是一惊。 五万两! 他们这些人的身份和人脉可不能跟眼前这两位王爷比,他们的家底自然也远远不如。 五万两,对于他们其中一些人而言,基本上是全部的家当了。 见赵王如此的大手笔,这中间的一些人不由的动了心。 还不等汉王朱高煦再说什么,其中一人便沉声说道:“汉王,弟兄们都信你的,我也买一万两的!” 说话这人在他们这一群人当中家境并不算好的。 只能算是中间档次的。 如今见他都买了一万两的国债,众人不由的都被调动了起来。 “我也买!一万五千两!家里能动用的银子,就这么点了。” “得!给汉王爷捧捧场,我也来五千两的吧!” 听到此人的话,那汉王朱高煦赶忙笑着说道:“诸位,都是弟兄,给本王捧场,我心里记得。但本王还是那句话,诸位看各自的情况,千万不强求,这稳赚不赔的买卖,要不是我自个手里没这么多银子,不然早都全部拿下了。” “诸位平日里都是弟兄们,本王这才率先想到了你们,这好东西,总不能便宜了旁人吧?” 听到朱高煦的话,众人顿时纷纷改了口。 “对对对,咱们还得感谢汉王爷有好事能想到咱们呢!” 一时间,在场众人纷纷拍起了马屁。 毕竟,如今的汉王爷,可是朝廷的监国王爷。 这分量..... 短短一刻钟的时间。 就在这间密室当中,一群人你一言,我一嘴。 便足足领去了四十六万两的国债份额。 对此,朱高煦的心里头也是乐的高兴。 “得,诸位,今儿本王的事情不少,喊诸位过来就是这件事,我也不留诸位了,那国债的相应文书,本王给诸位留好了,什么时候银子送到户部,这文书就到诸位的手中。不管是几年限的,到了时间,便可以直接到户部取银。” “若是有急事,需要用度,也可以提前取回,不过那红利,可就没有了。” 在朱高煦的再次嘱咐下,众人纷纷表示都知道了。 随着这些人离去,一旁的赵王朱高燧顿时对着身边的老二笑道:“老二,我发现你这当了监国,现在也学会老大那一套一套了。” “不过,这次一共也就卖了四十六万两的份额,还差着不少呢,老二你打算怎么办?要不要我帮你在京圈里串透透风?” 可那朱高煦却笑着摇了摇头,说道:“这种事情,怎么能自己传呢,刚刚这些人离开后,这消息很快就会传的满京城都是,放心吧,这两百万的份额,一两银子都不会少,反而会供不应求。若是自己去传了,反而不美。” 听到这老二朱高煦的话,老三朱高燧惊讶的瞧着他,不知道他到底是哪里来的自信。 这可是整整两百万两的白银啊..... 然而,面对老三的质疑,朱高煦却丝毫不在乎。 在经过了早前的种种事情印证,他对自己那大侄子所说的话已经是有了绝对的信任。 既然这办法是他想出来的,那就绝对不可能出错。 不过就当这汉王与赵王站在一起闲聊之际,那汉王府的大门口,一名东厂的探子便紧紧的跟在了那些离开汉王府的宗亲身后。 而伴随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