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真是煤老板啊_第四十五章 彩虹路二十五号有彩虹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四十五章 彩虹路二十五号有彩虹 (第1/3页)

    师虎臣和李宽到了门口,没想到的是,李宽进去之后,随手将门给关上了。

    剩下两人心里那种滋味,难以言表。

    不过也无可奈何,难受也只是那么一瞬间,是规则就得遵守。

    “这,都是你的了?”

    里面的李宽四处打量着屋里的东西。

    他也不觉得奇怪。

    在他看来,这和现在那些厂长没有什么两样。

    厂长有国家兜底,经理人有总公司兜底。

    又不是自己的,在这种时候,送人卖人和丢掉没什么区别。

    马景澄没有回答他的话,而是说道:“请坐!”

    “既然现在你是负责任,那把文件拿出来,我看一下吧!”

    李宽坐下之后,抬起头,盯着马景澄。

    “给。”马景澄伸手从茶几下拿出昨天签署的文件。

    “九千块~”李宽翻阅着文件,抬起头,“你花了九千块,买下了这个厂子?”

    马景澄笑了笑,耸耸肩,“有问题吗?”

    “没问题。”

    李宽想了想,觉得在当下也算是合理的,比这个大的也能花九千拿下。

    只不过,这块地,租金是一年一缴,合约是三十年,一年三万,十年就是三十万。

    李宽很怀疑眼前这个少年十年之内能不能赚到三十万,至于三十年…

    毕竟,从花镇上来时,他就知道,少年接手那姓刘的财产和债务,已经欠下了很多的钱。

    而且还有一笔120分利的高利贷。

    三万块,如果立马就还掉,那么少年还能得到刘家的财产。

    可如今花了九千,买了这么一个不能赚钱的厂房。

    就算还剩两万,也维持不了多久。

    毕竟,明年开春,这下一年的租金就要上缴了。

    除非有人帮他把租金免掉。

    即使这样,他也还不了欠下的债务。

    这么多年来,李宽见过太多人们眼中的有钱人,隔几个月再见时,已经是债务缠身。

    究其原因就是,这些人通过借贷或者其他方式拿到了大笔的款项,本想通过款项狠狠赚一笔再还款。

    可最后都是,手里的款项已经花完,却没有入账。

    这种情况很多,尤其是去年之前,全国掀起个体工商户浪潮的时候。

    尽管有规定,银行不准贷款给个人,可管不住高利贷和不听的地方。

    辞职下海的人一波接着一波,倾家荡产的人也是一茬儿接着一茬。

    现在那城外的贫民窟中就有不少要饭的,以前就是腰缠万贯的大老板。

    这还算好的,毕竟家没了,债也清了,命还在。

    在李宽看来,眼前的少年也是一样。

    他支出的都不是自己的钱。

    今天李宽之所以会过来,不是因为师虎臣和师默是堂兄弟。

    而是想要看看,谁敢在当下接手这样一个空厂。

    如此看来,他有些失望了。

    眼前少年在花镇的表现,不得不说让他眼前一亮。

    然而,自己见过的出色人物,并不比眼前少年弱,可他们都失败了。

    一时间,李宽思绪万千。

    不过今天见到那些施工人员,李宽还是将心中的疑问说了出来:“你打算用这个厂房做点什么?”

    “集资,可以吗?”马景澄以开玩笑的口吻回答。

    “可以啊,只要得到州里的允许!”

    李宽点头,转而说道:“不过,即使得到允许,你也集不了。”

    马景澄并没有追问。

    因为没必要。

    集资,都是有权威的人才能干成的事情。

    李宽之所以会说马景澄成不了,原因很简单,马景澄在攀州没有威望,也没有认识的人。

    攀州没钱的占据百分之八十,可有钱的至少也有百分之二十。

    没钱的人不会把钱给他,有钱的人也不会把钱给他,谁也不是傻子。

    “你那外面的工人从码头那边招来的吧?”

    “是!”

    “多少钱一天?”

    李宽没有和马景澄谈厂子的问题,而是谈起了工人工资。

    “一块,一天两顿饭!”马景澄也毫不避讳。

    李宽听了,微微地调整了一下坐姿,眼神中充满了疑问,“那你知道,只要你一天管两顿饭,就有大把大把免费的人可以使用吗?”

    李宽朝外面看了一眼,仿佛看到了街上无数游荡的人,“那么多青壮年,也都不要钱的,你这不是增加自己的负担吗?”

    “没想那么多,人家给我干活,凭本事挣钱,给钱天经地义。”

    听完马景澄的回答,李宽点点头。

    这次他没有反驳,因为马景澄的话说得一点错都没有。

    这时,李宽想起了自己曾经遇见过的那些人,想了片刻,试探地问:

    “我还认识很多能干的人,你还要不要?”

    那些人中有人是不靠体力吃饭,却也不缺乏体力的人。

    他在心里比较了一下。

    总的来说,那些人,没有城外那些光脚的人惨。

    但也好不到了哪儿去。

    常常为了一碗米,拉下那比命还重要的脸皮去借。

    眼前的少年,一天给人一块钱。

    这正规工厂里的工人还不到一块呢。

    像少年厂区干活的这种工人,按照今年来说,普遍,大工一天都才八毛,小工五毛,包工头一块五。

    就算都是大工,可如果管饭,管一顿,那就是五毛,管两顿,那就是三毛。

    就这都供过于求。

    一块钱,够很多人吃几天了。

    标二米才三毛钱一斤,一斤米吃个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