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真是煤老板啊_第四十五章 彩虹路二十五号有彩虹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四十五章 彩虹路二十五号有彩虹 (第2/3页)

汤水,够吃好几天了。

    “一天也不要你一块,你给个五毛,管两顿饭,怎么样?”

    李宽开始了讨价,“管一顿也行,要不要”

    有总比没有强。

    “要倒是要,但我请来的下面这些人都是技工,一人能干几人活~”

    马景澄还未说完,李宽接过话,“你看,想多了不是,这年头,谁要是只能干一样,那还活得下去吗?要吗?”

    “泥瓦工我是不要了。”

    马景澄想了一下,“不过,要是有那种懂点电焊,会装门窗,玻璃,会干设计的人,我还是要的,能跑腿儿卖东西的人,我也要!”

    “你看,多亏我问了,要不然供需就错过了!”

    李宽一拍手,期待的看着马景澄,“还有什么,你还需要什么,我也许都能帮你解决!”

    马景澄知道,李宽并不是纯粹地想要帮自己。

    而是在帮他自己。

    虽然马景澄猜不出李宽的真实目的,他却知道。

    只要自己提出需求,就会需要一定的人力,需求越多,所使用的人也就会越多,那么那些闲置的资源就会被利用起来。

    即使李宽本身并没有得到任何好处,可有的问题却在这样一次简单的谈话中被解决了。

    有时候,行动本身,远比能看见的行动成果有用。

    眼前这个叫李宽的家伙,给马景澄的感觉就是,思维和普通人不一样。

    这个年代的人还是很厉害的。

    这个李宽,竟然能够从那些毫不起眼的工人身上,看到某种契机,这不是一般人可以拥有的思维和眼力。

    在和马景澄简单的对话中,李宽说了什么?

    人、免费、多…

    如果要分析李宽的动机,那么就得从这些不起眼的词语当中结合李宽的身份去分析。

    而且,最主要的是,李宽提到,免费人力超过为人力提供的选择,这个问题的核心是社会问题,不是攀州面临的问题,而是全国当下面临的问题。

    经济发展不起来,提供不了就业岗位,导致很多人无事可做。

    无事可做的人也是要吃饭的,没有收入要增加支出,就增加了不稳定因素。

    为什么城里每天有那么多打架的小青年?

    就是因为闲的。

    所以,作为一个可以调控资源的人,他能够在其中起到什么作用就非常的关键了。

    马景澄还了解到。

    攀州在如此严峻的前提下,还对红港或者外资提供一定的补贴,一方面是为了发展本地经济,另一方面是为了不增加更多的社会风险。

    如果每个人都像李宽这样的话,攀州应该不是目前这个状况。https://

    但这样的人太少了。

    按照马景澄的三七定律,攀州至少有三成的人,在尸位素餐。

    同样,马景澄觉得,在任何一个城市,至少有二到三成人是有余钱的。

    不说很有钱,至少是有余钱,不会像城外那些一样一分都掏不出来。

    只是无人去调动这些资源。

    既然李宽这么说,自己也有需求,不如就满足他好了。

    “我需要水泥,钢化玻璃,彩色印刷,布料供应,广告…”

    马景澄一边说,李宽点着头默默地记下。

    李宽想着,能多解决一个人一天的就业问题,多得一分钱,那对自己和对攀州来说,都是有利的,于是在马景澄说完之后,他又问道:

    “除了大工,普通的青年要吗?”

    所谓的大工就是身怀技术的工种,无论是在石碑上绣花的、还是给房子画栋雕梁的,亦或是街头耍杂技的,只要身上有点东西,在马景澄看来,都算。

    因为大工的工资高,而马景澄对大工的定义就是技术活,一般人干不了。

    而普通的青年,很多人只会写诗,这玩意儿对马景澄来说没用。

    不过他还是犹豫了一下,想了想之后才给出答复:

    “要,但是只要踏实、不惹事、脑子灵光的!”

    马景澄话是这么说,至于李宽听到的是怎么回事儿,那就不知道了。

    在马景澄的定义里,拿踏实来说,只要不持强凌弱,认真做好工作都算踏实。

    李宽点点头,站起来看了一眼旁边一只脚放在茶几上从不曾拿下的张莘月,然后说道:

    “那行,厂子手续没有问题,我明儿把人都叫过来,你看着办,有事儿可以去找我,你有我地址吧?”

    “有!”

    “好了,没事了,你忙吧!”

    李宽朝着门走去。

    马景澄站起来跟着出去。

    而张莘月,头都不抬一下。

    看起来有些不太礼貌。

    不过,马景澄就喜欢她和魏和尚那样的人,咋咋乎乎,却单纯得只认自己一人。

    能怎么办,宠着呗!

    作为老板,得有点局气。

    而外面两人,左等右等,不见李宽出来。

    于是朝着施工的地方走去。

    想要打听多少钱一天。

    奈何没人理会。

    气氛多少有些尴尬。

    这时恰好李宽走了下来。

    两人赶紧围上去,师虎臣迫不及待的开口:

    “主任,怎么样,是不是违法了?”

    李宽假装没看见师虎臣给自己使眼色,平静地回答:

    “没有违法,通过正规渠道签的字,交接文件也很完整,即使师主任来检查,也找不到任何问题。”

    在李宽看来,尽管少年的失败已经注定,但那是少年自己的事情。

    而他的要做的事情,就是在坚持自己底线和原则的情况下,灵活地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。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