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五一章 牛来自哪里(求追读) (第1/2页)
津湾广场原来叫津鱼广场,后来改名了。 距离文艺总部不远,在津云区靠近大江的地方。 所以三人很快就到了。 这一路上,郁郁葱葱的树林,还保持这原始的模样。 下车后,眼前的景象给了马景澄视觉上巨大的冲击。 在津湾广场,有着西方独特的建筑,看样子至少有百十年了。 而在广场正对着的江中心,靠近北岸的地方,是一座岛屿。 岛上一栋东方古代建筑层层叠叠,次第而上,十分的醒目。 “那是蓬莱岛!” 刘雨见马景澄盯着江上的岛屿出神,给他解释: “飞蓬大将军,重楼十二层,不畏浮楼遮望眼,只缘身在此江中!” 见刘雨摇头晃脑,秦晓夫走过去双手搭在她肩上,“你呀,又乱说!” 这东西方的建筑在这一刹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。 东方的古老结构,式微啊! 马景澄不由暗自感叹。 对于整个攀州的大体,马景澄现在可谓是了如指掌。 越往西南方向,越是繁华。 各种百年前的教堂,领事馆,古建筑,商业街,都依次铺开。 该有的繁华,一点不少。 当然了,穷人是不会来这种地方的。 有种繁华断于陶铃区的感觉。 “我们走吧!” 马景澄急忙跟上。 “这牛排的牛rou哪来的?” 马景澄边走边问。 “我知道!”少女刘雨退着走,“是从山外的平场收来的!” 秦晓夫扭头,摇摇头,“小雨,你怎么知道的?” “三叔,你忘了,我们第一次来的时候,我问过那个红港管事儿的,他说食用牛来自江北东北边的草场~” 刘雨快速走了几步,跟上自己三叔,一边往身后东北方向指,一边解释。 刘雨可能只是简单的好奇牛rou来自哪里。 而马景澄不是。 对于他这种人来说,任何有用的信息都来自与自己交谈的对象言行举止之中。 就如同刚才那个问题。 看起来是简单的‘牛来自哪里’! 然而,实际上,马景澄一点都不关心牛来自哪里。 他关心的是‘牛来自哪里’背后所代表的问题。 当然,他不会关心人家是怎么养牛的,当下,靠着养殖已经成为百万富翁的人,在这攀州就有。 专门养鸡的。 前段时间还见报了。 而对于马景澄来说,他也可以养,但这不是他的目的,他不会去做这样的事情。 他关心的只有一件事。 几天前,就是这个冬天的周末。 攀州世联广播FM92.5播报了这样一条消息: 客口可乐因为搞促销,被勒令在整个京城下架。 这背后的原因是外汇紧张。 马景澄从刚才刘雨话,得到了一个信息就是:攀州的发展不会出问题。 攀州的尺度出不了问题,那么马景澄依靠这个尺度来做事情,那就不可能有问题。 如果有问题,一定是私人恩怨。 首先,牛rou产自攀州本地的农场,就没有使用外汇消耗资源这么一说。 而且从各方面的资料来看,攀州的主张,似乎是: 只要技术不要材料,只要人不要货物! 从红港引进各种投资,但是呢,限制从外进口的数量。 这宋青州是一个了不得的人物。 如果这牛rou是从国外进口的,那么这家什么牛排馆子,虽说不至于消失,但是像秦晓夫这样的人,要带着孩子经常去,那是不可能的。 直到现在,马景澄又突然想起了齐灵的衣柜。 结合自己接手厂子的情况来看。 攀州很多东西,基本上属于,自产自销,这样上面就没法管了。 困扰马景澄的疑惑也在一点一点的揭开。 很多东西,看起来是进口的东西,其实都是自产的,只不过生产者是红港人,而产地在攀州。 这和乌州基本上是一样的路数。 前几天,马景澄派去乌州的人送回来消息。 乌州的州长,直接宣布,在乌州实行四个允许: 允许农民经商、允许从事长途贩运、允许开放城乡市场、允许多渠道竞争。 然而,这样的命令,要在明年一月十几号才会以官方文件的形式下发。 如果以常识常规来看,这在当下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事情。 可它就发生了。 乌州生产的都是人们需要的东西,市场上有的东西,在乌州基本都能够找到。 乌州不怎么创造,却很能制造。 乌州人很聪明,不管多难的东西,到了他们手里,或者只要看过几遍,他们就能给你造出来。 和乌州不一样,攀州没有这样做。 所以马景澄才会觉得宋青州厉害。 只会制造不会创造,这样的城市成不了顶尖的城市,也不可能拥有绝对的活力。 宋青州在考察了乌州等众多地方之后,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路。 引进技术,更多引进人才和投资者,不鼓励生产假货,也不禁止生产,能够自我生产的产品,尽量不从外进口。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