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四十六章 醉拳 (第1/3页)
吃完杀青宴,时间很晚了。 许正阳和大家一起乘车回到新苑小区宿舍楼。 不过他没有马上洗漱休息,而是在卧室里琢磨下一部电影的剧本。 这是未雨绸缪。 努力才有未来。 经过慎重考虑,他在笔记本电脑的文档里很慎重地打下“醉拳”两个字。 在《情逢敌手》杀青之后,系统便再次给出丰厚奖励。 这是系统给的第三次奖励。 第一次奖励是“融合四大腿王绝技”的新手超大礼包,带有一定补偿性。 第二次奖励是签约公司成功后获得《情逢敌手》中的原版主演和戏中主角全部技能加持。 第三次奖励是处女作《情逢敌手》拍摄成功获得剧本二选一的机会,选择剧本即可融合原版主演和戏中主角的功夫,同样是极其丰厚的奖励。 系统提供的两个剧本正是《佛掌罗汉拳》和《醉拳》。 其实根本不用考虑,第一印象就该选择《醉拳》,毕竟这是前世巨星元龙的早期成名作,曾经横扫港岛影坛,当时没人打得过。 但许正阳还是慎重考虑了一番。 因为《佛掌罗汉拳》能在这里作为并列选项,不可能是纯粹凑数的烂片。 系统更不可能给出真正的烂片。 就凭导演都是第一武指袁禾平,起码应该多思考两三分钟,以表达尊重。 选择《醉拳》是他深思熟虑的结果,并不是盲目选择名作。 首先对比主演的名气形象,袁新义当然要远逊于巨星元龙。 当然原版主演不行,不代表许正阳同样不行。 其次考虑剧本质量,虽然都是旧作,但《醉拳》是男主角一路开挂的爽文模式,而《佛掌罗汉拳》是男主角苦大仇深复仇模式。质量方面没有绝对的高下之分,都是名家编剧,堪称一时瑜亮。但毫无疑问,《醉拳》的剧情更能讨好观众,票房论输赢,肯定远胜《佛掌罗汉拳》,所以看起来还是《醉拳》更胜一筹。 许正阳显然要把票房和观众喜爱度考虑进去,不能只考虑剧本内涵和深度之类的东西。 最重要的还是动作戏是否精彩。 《醉拳》不用说了,这是元龙大哥筑基神作,初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动作风格。 这是凝聚巨星神格的经典作品。 而《佛掌罗汉拳》的动作太过时了,虽然它和《醉拳》都是早期一招一式的过招风格,但明显《醉拳》要比它高明和流畅很多,动作更富有戏剧性。 哪怕《醉拳》早拍两年,《佛掌罗汉拳》是后拍的,可还是比不过。 即便两部影片导演都是袁禾平,《佛掌罗汉拳》的编导还有徐晓明,可加一起也不行。 这就是巨星的威力,不可替代。 而且袁禾平和徐晓明合作未必能产生好的化学反应,可能还更差了。 更关键的是,《佛掌罗汉拳》的男主角居然打不过大反派,最后是靠着反派是好兄弟,心中有愧不忍下杀手,还有老师傅帮忙,这才成功报得家仇。 男主角太弱太窝囊,根本不爽。 在动作戏上,男主角也没有什么出挑的地方,只能说中规中矩,一般般吧! 恰恰相反,反派的驼背僵尸拳十分新颖出奇,大反派的罗汉拳也非常精彩。 这部片子的反派确实相当牛掰。 影片评分接近七分,是好片子,可不是烂片。 只是主角不太出彩,当然不适合许正阳去演。 许正阳可不想去给反派做陪衬,他喜欢演突出主角的影片。 如果是动作戏集佛掌和罗汉拳之大成的《佛掌皇爷》,恐怕许正阳还要再慎重一些,但对于《佛掌罗汉拳》,就不必再多考虑。 《佛掌皇爷》相当于《佛掌罗汉拳》的超级加强版本,可惜系统这次没给。那部影片的男主角确实很不好看,感觉有些矮矬穷,但动作戏是真的超好,换个主演肯定爆火。这次没给只能算了。 眼下直接选择《醉拳》就对了。 何况《醉拳》评分高达七点七,比《情逢敌手》的七点五还高出一截,确实远胜《佛掌罗汉拳》的六点八分,真没什么可比性。 对于七分以下的作品,如果没有独到之处,许正阳肯定会更慎重选择。 因为那说明影片肯定在某些方面出了问题。 至于七分以上的作品,可以随便拍摄,万无一失,必是口碑之作。 看看这些前世顶级巨星年轻时代初出茅庐的作品,真是非常优秀。 无论是《醉拳》,还是《情逢敌手》,都有很独特的创意和卖点。 许正阳很佩服。 而且选择《醉拳》非常适合他的年龄,只要打得够爽,爆红不是问题。 元龙曾经靠它红遍港台瀛韩和东南亚,碾压当时票房,最终成为当世最红动作巨星。 尤其这部作品的成本不高,公司那边好交待,不单单要考虑年纪问题。 低成本是关键。 即便他有大制作的好作品,但公司能投资吗?就算能投资,肯定要有多家公司合作,降低风险,他能确保自己一番地位吗? 现在他可不是当红巨星啊! 即便重点培养,但公司敢把巨资压在他身上?就像超新星的李国伟,在《大武当》剧组都演不上主角,戏份没有多少,就是强塞进去刷名气。 如果不限制投资,很多国外好片子都能魔改,比如《饥饿游戏》都能改成男孩版。 韩片能改成华语,《魔女》能改成《修罗》,《大叔》能变成《哥哥》。 但目前可行吗? 成本稍微大点的制作都得等他成名后,才有资格立项。 如今他的名声还扛不起几亿华语票房。 再说,如今几千万华元都算大制作呢! 虽然舍得花钱的投资商越来越多,热钱正在涌入,但演员要有名气才行。 未来国内电影市场肯定持续火爆,发展越来越好。 许正阳更要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,伴随国内市场一起成长,目前不但作品要合适,投资要适当,更要确保自身地位不动摇。 唯有一番才行,配角根本没意义。 即便咖位不大,但保番位更重要,这是实际好处先拿到手。 起码要能单扛几千万票房,才能谈及一线的咖位。 如今只能先拿小作品练手。 巨星都是这么过来的。 如果不能确保一番的地位,不能把控电影的走向,真正优秀的作品就不能拿出来。 用这种爆款的旧作来练手,已经很奢侈,不能要求更多了。 今生今世已是一零年,和前世总体走向比较接近,这是指科技发展或者文明层面,但因为历史发展的各种偶然性,导致国内外形势不同,很多地方完全不一样,这些就不必细说。只能说这是穿越平行时空,而不是重生。 单就娱乐圈而言,可以说比前世好一些。 如今影视剧市场,国内大制作正在逐年逐步增加,但还没到前世的票房爆发时期。 国内十亿票房的电影作品暂时还不多见,而且那是好莱坞电影,而不是国产电影。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