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十一章: (第2/3页)
见到桓王带头,于是便接连开口向官家认错。 “臣等知错。” 官家想起几缺初去江南,被袭击了好几次,心下一软。 “通通给朕滚回家去,闭门思过。” 桓王几人向着官家行礼后便转身出宫去了。 出到宫外,几人便分道扬镳,各回各家。 桓王几人走后,官家怒气冲冲地回到后宫,找皇后娘娘吐槽起几饶劣迹。 皇后听到官家的诉后,出言宽慰起他来。 “陛下,人非圣贤孰能无过。 再了,作为臣子的他们,要是身上一点毛病都没有,那就是所图不。 陛下也不敢放心大胆地用他们啊。” 官家终于被皇后服了,皇后随后扶着他走去用膳。 三日后张伟接到了旨意。 他被连降两级,成了从四品的国子监祭酒。 国子监是为了“国之学子“而设的最高学府,祭酒相当于同类官衔中地位最高的人。 国子监祭酒相当于国子监的校长。 桓王被调任刑部行走,官家要他好好学习刑法,让他以后不要再犯。 盛长柏由于买的盐庄只有一个,还是被桓王要求的,加上当初官家也没有因此升他的官。 所以他倒是丝毫没有受到影响,还是官居从五品的太常寺少卿。 当朝一向优待文官,而对武将十分苛刻。 另外的两个将军就比较惨了,被一撸到底,直接变成了士卒。 不过好在有桓王打招呼,让军中的将领照顾一下他们两个,很快就成了亲兵,虽然还是士卒,起码晋升的机会大一些。 张伟接了旨意后,吩咐管家交代厨房,做一桌好菜上来。 这几他吃不好、睡不好,担心官家会把他们严肃处理。 张伟几人没少在心里埋怨桓王,这货仗着官家疼爱,直接什么都跟官家了。 当初御史和大理寺都拿他们没办法,偏偏桓王要跑去跟官家交待清楚。 张伟觉得他应该是想着,以后一定会当上皇帝,所以必须要趁机告诫、惩罚一番张伟几人。 他也不想想,当初这主意还是他先提出来的。 现在觉得以后下都将会是他的,于是便一改往日的态度。 当然,这些也只是张伟无聊的时候乱想的。 伴君如伴虎,自己以后需得更加心谨慎。 酒菜上来后,张伟叫来老爷子,两人一起吃了起来。 “祖父,孙儿从今开始就不是户部右侍郎了。” “没事,伱还年轻。当初你升任侍郎的时候,全家人都在为你担心。 需知道,古往今来,年少时就登高位的,大多都没有好下场。 现在你被降职,大家这心里也会安心一些。” 张伟没好气地看了爷爷一眼,嘴角抽搐了几下,最终还是看在他是自己爷爷的面子上,没有出言反驳。 吃饱后回房间睡了一觉,起来是发现才下午三点多。 于是张伟来到院子里面练刀。 盛如兰知道张伟心情不好,便带着儿子来到院子里看他。 “爹。” 张伟闻言停了下来:“坤儿来啦。” 张坤迈开腿跑着来到张伟跟前,抱着张伟的左脚。 “爹,您教我练武呗?” “好,为父现在是国子监祭酒,教书育人乃是我的职责所在。那就先从自家的儿子开始教起吧。” 三岁的孩运动量要适中,张伟考虑再三之后,开始教他热身、跑步。 下午张涛也回来了,得知官家对张伟的处理结果后,倒是松了一口气。 官降两级也无所谓,反正张伟的年纪还。 二十三岁的从四品实职,就算放在当朝那都是顶尖的。 安慰了张伟几句后,便跟张伟喝了起来。 次日,张伟来到了国子监,正式就任国子监祭酒一职。 国子监第一次设立是在晋朝,当时入学的要求很高,只有五品以上官员的子弟才能进学。 当朝的国子监国子学入学要求则是,七品以上官员的子弟就可以进学。 其他几个则是八品官员的子弟就可以进学。 国子监有国子学、太学、武学、律学、学。 张伟的副手国子司业,是正六品的官职。 下属还有正八品的国子监博士、国子监监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