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四十一章: (第3/3页)
='gcontent2'> 还有正九品的国子太学学正,武学学谕,律学学正。 见过几个主要官员之后,张伟便开始在他们的带领下参观起来。 下午国子监放学,国子监的司业、监丞,邀请张伟去外面吃饭。 张伟倒是很乐意,想不到被降职了,还有人请吃饭呢。 几人来到了汴京最出名的酒楼“樊楼”。 一顿饭吃了三两银子,相当于监丞月俸禄的十分之一了。 张伟现在手上握着三十多万两银子,倒是不在乎这一顿半顿的。 不过此次好是他们请自己吃饭的,于是看到监丞去结账,张伟也没有出言阻止。 下次自己再回请他们便是了,顺便有了出来喝酒的借口。 次日,张伟过来盛府,找到庄学究,询问他想不想去国子监教学,自己可以给他举荐一个国子监博士的官职。 可惜,庄学究以岁数大了,不想再cao劳为由,婉拒了张伟的好意。 回到家后,张伟想了想,然后写信给在扬州的梁学究、和黄师傅。 在信上可以举荐梁学究为国子监的博士,可以举荐黄师傅为武学学谕。 这两位张伟成长道路上的老师,他们的实力张伟已经确认过了。 现在有能力了,便也给他们一个施展才华的机会。 一个正八品的文官,一个正九品的武官。 虽都是芝麻绿豆般的官,但确是多少人求之不得的直接入誓好机会。 在接下来的日子,张伟渐渐适应了在国子监的日子。 读书、练武,偶尔处理一下公务,这样的生活倒也挺惬意。 张伟以前一直不是很重视诗词,觉得不太实用。 此时闲下来了,才惊奇地觉得诗词很美,也渐渐地喜欢上了诗词。 当你遇到挫折的时候,可以读一读刘禹锡的“千淘万漉虽辛苦,吹尽狂沙始到金。” 和陈与义的“海压竹枝低复举,风吹山角晦还明。” 当你认为自己一无是处的时候,可以读一读李白的“生我材必有用,千金散尽还复来。” 表达悲伤影念地之悠悠,独怆然而涕下。” 表达快乐影无为快乐,不羡王侯。” 两个多月后,梁学究和黄师傅的大儿子,两人一起来到了汴京。 梁学究此时才五十出头,来国子监教学正好。 黄师傅的儿子倒是年纪不大,才不到三十岁。 黄师傅把做官的机会,让给了自己的儿子。 张伟之前在扬州的时候,就知道了他的刀法不错,已经尽得黄师傅的真传。 “学生扬州举人梁业见过张大人。” 张伟连忙闪到一旁,没有受他的抬手礼。 “梁学究此举实在是折煞学生了。” “学无先后,达者为师。张大人以后不要再称学生为老师了。” 考中举饶时候,一众同年口称知州为老师。 考中进士的时候又称三位主考官为老师。 后来张伟成了子门生,他的老师变成了官家。 但张伟依然尊重梁学究,上前扶着梁学究坐下。 “草民黄飞见过张大人。” 这位师兄身上没有功名,按列只能向张伟跪下行礼。 “起来吧,黄师兄。” “草民谢过张大人。” 等到两人都坐下后,张伟招手让一旁候着的丫鬟过来斟茶。 客套一番后,张伟拿出了早已准备好的举荐信,分别递给两人。 两人再次起身行礼,这次张伟实实在在的受了他们一礼。 张伟给了他们一次出誓机会,相当于给了他们一次仕途生命,让他们得到了直接跨越阶级的机会,受得起他们的一次行礼。 对于二人塞过来的银票,张伟连忙推了回去。 自己这次帮忙举荐,纯属是为了还当年教导的恩情,要是收下银票的话,自己不就相当于还欠着他们人情嘛。 两人起身告辞,然后拿着张伟的举荐信去吏部。 通过考核后,便会让他们回去等候消息。 接下来要打点的钱财,就需要他们自己出了。 吏部那帮官员,接受张伟的举荐信,让他们考核就算给面子了。 该收的银子一两都不会少收。 按列收就任后一年的俸禄,黄飞要出三百两打点,梁学究要出三百六十两。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